大学文化
李治敏:校友书写西电贡献

窗体顶端

■记者 陈圆

1978年,李治敏从部队复员,换下一身戎装,再续军风前缘,来到西北电讯工程学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前身)工作,一干就是30余年。在学校行政管理岗位上,李治敏见证着西电发展壮大的每一个喜人瞬间。

“我对西电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所以,在退休多年之后的今天,李治敏依然不遗余力地活跃在本科教学改革、凝聚校友力量、关爱退休老同志的舞台上,与这所他深爱的学校同呼吸。

  者:请您介绍一下您与西电结缘的经历。

李治敏:1978年,我从部队上复员。当时负责给复员兵安排工作的单位给我提供了三个选择:银行、公安局、高校。那时候,在工厂当工人是很光荣的事。我知道高校有实习工厂,所以就选择了西电。我当过兵,又是党员,作为军校出身的西电对我的这一身份比较感兴趣,所以在学校实习工厂没干多久,学校就做我的工作让我到机关去。就这样,我先后在当时的院部行政处、学校行政科、房管科、总务处、后勤集团、校工会、离退休处等单位工作。

15岁时就当兵入伍了,复员之后在西电上了大专。1986年,学校划分到当时国家的电子部建设。那时候我当房管科长,遇到了好机会——电子部给学校划拨了20个接受本科教育的名额,学校在年轻的科级干部中选拔,我有幸被选中,就去了当时的人文学院,学思想管理。算起来,我的工龄是45年,其中在西电工作就有近37年。

  者:请您介绍一下您印象中学校在西安办学时的校园风貌。

李治敏:1978年,改革开放刚刚开始,学校还实行计划经济。学生和教工餐全部是定量供应,男同志五十斤粮食,女同志四十五斤,其中有20%是粗粮。

那些年,学校条件比较艰苦,但学生们都非常能吃苦。因为是军校出身,加之学校有很多部队转业的学员,所以学校的部队传统、军队作风非常浓厚。早晨有起床号,晚上有熄灯号,和领导汇报工作时坐姿笔挺端正......这些都是属于我们这一代西电人的“独家记忆”。大家穿的衣服基本只有三种颜色:黄色、灰色、黑色。中山装流行起来时还多了一抹蓝色。

西电有几个特有的现象,在别的学校是看不到的。一是英语角——每天早晨北校区操场的东北角,很多师生在这里练习英语对话。二是石凳自习室——北校区北门围墙下草地上的石凳,无论酷暑严寒,见证了“学在西电”的光荣传统,成为当年全市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86E63

实际上这就是西电精神的体现。这种艰苦奋斗、严谨务实的作风贯穿于教学、科研、生活的方方面面,是西电区别于其他高校的鲜明特色之一。

  者:在您当年的工作经历中,是否有哪一幕令您记忆深刻?

李治敏:那时候,学校在卫星、雷达方面功勋卓著。而学校在这些方面颇负盛名的大专家、大学者们平易近人的待人之道,以及他们艰苦朴素、情怀家国的科研劲头让我难以忘怀。

当年的住房是需要分配的,我负责这方面的事务。那时候的住宿条件非常艰苦,经常是两家人挤在一间十多平方米的小屋里,一家一半地住着。那些在科研领域颇有建树的老一辈大家们也不例外。他们都至少有五六个孩子,一家老少也挤在这样一间狭窄的屋子里生活。有的人家睡着木质的架子床,地方不够了还要打地铺。

尽管如此,生活条件的艰苦却丝毫浇灭不了他们科研的热情。当时老校区大楼里的实验室,几乎每天晚上还灯火通明。逢节假日或周末,他们也都“扎根”在实验室,一丝不苟地做学问。西电很多有影响力的科研成果,就是他们凭着这样的劲头拼出来的。

  者:在西安办学后,学校发生了哪些变化?

李治敏:1987年前,学校还没有学生公寓。那时候学校所有的桌椅、办公用具等都由部队统一配发,损坏还有专门的木工修理。从1987年开始,在校学生教职工规模突破了一万人,对原有的住宿条件造成了很大压力。正逢全国各地开始试行学生公寓,我们也联合西交大、西工大推行学生公寓制度。

当时,我们打算以老校区49号、51号、53号三栋楼作为试点。然而,给原本住在这里的教职工做工作成为一个大难题。学校动员各单位领导带头先行,一家一家地做工作。虽然那时遇到不小的阻力,但好在西电的老师都比较顾大局,终于在那年暑假之前,将这三栋楼空了出来。

集中粉刷、配备楼管和清洁工人、安装铁架床......经过一个暑假,学生公寓楼改造完成。第一批学生入住时,再无需带大包小包的行李被褥,学校统一采购发放被褥、枕头、凉席、水杯等等十四件物资。这样一来,学生集中起来,宿舍卫生、违章电器等的管理方便多了,对能源也有一定程度的节约。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我们西电,让学校第一次感受到其所带来的红利的事件,是学校学术交流中心改为西电宾馆。那时候我正好主管那里的工作。国家实行计划经济时,西电宾馆只接待家属,不对外营业,住宿费用也只有几元钱。推行市场经济后,西电宾馆可以对外接待了,每年为学校创收八十多万元。在那个年代,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就我熟悉的工作来说,学校工会和离退休工作处的成立也是学校发展进程中具有较大意义的变化。学校工会随着国家工会组织的日趋成熟而成立起来。教职员工的文体活动、福利等不再无序无保障,而是由校工会统筹协调。随着工会经费制度的不断完善,来源得到国家保证,学校教职工的文体活动和福利也更加多元、有保障。

我们学校离退休老干部一直以来在陕西省为数居多。我在主管离退休工作处时,主持改建了老校区东区食堂三层,在两千多平方米的场地里建起了活动室、老年大学等场所,为老同志打造了一个乐享晚年的空间。老同志为西电贡献了一辈子,晚年有个活动室也是学校对他们的一种关爱。况且,不少老同志的子女也留在学校工作了。对他们的关爱也是激励后辈继续发扬爱校荣校的优良传统。

  者:在您看来,学校在西安办学之后,为国家建设和陕西发展做出了哪些贡献?

李治敏:我们所熟知的是,一路走来,西电始终服务国家需要,为信息社会、网络社会、通讯电子,特别是国防建设做出了贡献。除此之外,在商业界,西电贡献也不可小觑。

今年我们要举办“梦回长安”百万校友回归西电专场活动。为此,年前,我随学校到深圳、珠海、广州、福州、上海等地,与校友企业家见面。令我感到惊讶的是,我们有不少实力雄厚的校友企业,上市公司有五十多家。这些企业主要是电子、通信领域的,还有一些聚焦尖端前沿科技。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大量资金投向研发基地,网罗大批高端人才,同时做好科研转化。这些企业不仅为现代化国家建设贡献着力量,也提供了不少就业岗位,承担着相应的社会责任。

校友企业家对西电有着深厚的感情,在交谈中,他们都不约而同地表示,青年时代在西电接受的扎实的数理化基础教育让他们获益匪浅。西电在电子信息领域的丰厚积累,为他们提供了不一样的视野与平台。他们都希望与母校加强联系,深化合作。

由此可见,我们西电培养的一批又一批电子信息领域人才,无论是事业有成的企业家,还是汲取了西电养分的普通学子,都耕耘在国家电子信息领域的各行各业,发光发热。

 者:您怎样看待学校今年将举办的“牢记国家使命,古城再显担当”纪念学校西安办学60周年的主题活动?

李治敏:西电在西安办学之后,取得了有目共睹的飞跃发展。近期,学校第十二次党代会召开,新一届领导班子带来新气象、新思维、新举措,锐意改革,奋发有为。学校综合改革的举措值得大力宣传解读。同时,为了更加丰富西电担当的内涵,希望这次的主题活动能够更加深入地挖掘校友资源,关注校友故事。

人物简介:

李治敏,男,汉族,19552月生,河南巩义人,1977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思政教育专业毕业,本科学历。197012月参加工作,曾任总务处副处长、后勤集团副总经理、校工会副主席、离退休党委书记兼离退休工作处处长,曾荣获陕西省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省工会先进工作者、全国关工委先进个人、校级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等称号。20155月退休,现任中共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离退休委员会党委委员。

窗体底端

 

Baidu
map